人工智能极简史
1946年,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问世。
1956年,美国达特茅斯学术会议确定了人工智能工程“精确地描述人的学习能力和智慧,并利用机器将这种能力与智慧加以模拟”的发展方向。
20世纪70年代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。个人电脑的雏形开始出现,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全球通信网络的建立。之后这十年左右,却是AI算法的低谷时期(AI硬件和系统还在蓬勃发展)。
1986年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(Back Propagation, BP)及之后解决的NP难问题(Non-deterministic Polynomial-time hard),再次燃起了学术界对AI的希望。
1995年出现了支持向量机(Support Vector Machine,SVM),推动了统计学与AI的结合。
1997年IBM深蓝(BeepBlue)机器人战胜国际象棋冠军,极大刺激了AI的发展。
1998年卷积神经网络(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, CNN)雏形出现了。机器学习进入了深度学习发展的蛰伏期。
2016年AI领域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就是谷歌旗下DeepMind公司的AlphaGo战胜国际围棋冠军,激发了包括自然语言处理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,NLP)在内的各应用场景的深度学习热潮。
2020年openAI公司发布了GPT-3,2022年发布了ChatGPT(GPT-3.5),展示了超强的文本生成能力,掀起了LLM序幕。2024年其又发布Sora,文本生成视频能力惊艳世界。
人工智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是一个宏观的概念,也是一个边界不断延伸和拓展的概念。其内涵是通过人工赋能,让机器设备或软硬件系统超越机械化,更加自动化、智能化。人工智能的具体实现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动态演化。
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
AI就像是一片森林,这片森林里面是由很多学科树构成。比如说,计算机这一颗学科树,又有很多分支,包括数据结构、算法、编程语言、应用软件等。数学这一学科树,又分化出了统计、拓扑学、信息论、控制论、耗散论等。那么统计这一学科分支继续发展和细分,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机器学习、深度学习、大模型等等。每颗学科树在往前发展技术进行,人工智能就会往前发展。当各学科树有技术突破的时候,就会推动人工智能进入新的台阶。
来源:科普中国网